无始以来,众生都是因为不认识自己,于是认贼为子,随着妄想分别,沉溺于六道之中。倘若我们认识自己的本地风光,就能息灭烦恼妄想,不被外境的迁流变化所牵引。从而开发出生命中的智慧潜能,在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进一步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查看全文>>
如果多一人遵行五戒,社会就减少一分危机,增加一分安全。由别解脱戒建立起来的僧团,则具有教化社会、净化人心的作用。而菩萨道行者所遵循的菩萨戒,更是以六度四摄等利他行,积极贯彻大慈大悲的菩萨道精神。如果人人能够奉行五戒乃至菩萨戒,人间便是和乐的净土。 查看全文>>
http://jcedu.org/2/mp3/xlx/01.mp3 查看全文>>
http://jcedu.org/2/mp3/xlx/02.mp3 查看全文>>
http://jcedu.org/2/mp3/sjg/01.mp3 查看全文>>
http://jcedu.org/2/mp3/sjg/03.mp3 查看全文>>
http://jcedu.org/2/mp3/sjg/02.mp3 查看全文>>
http://media.putishuyuan.com/mp3/pxxy/bls/01.mp3 查看全文>>
http://media.putishuyuan.com/mp3/pxxy/bls/02.mp3 查看全文>>
http://media.putishuyuan.com/mp3/pxxy/bls/03.mp3 查看全文>>
http://media.putishuyuan.com/mp3/pxxy/bls/04.mp3 查看全文>>
http://media.putishuyuan.com/mp3/pxxy/bls/05.mp3 查看全文>>
http://media.putishuyuan.com/mp3/pxxy/bls/06.mp3 查看全文>>
http://media.putishuyuan.com/mp3/pxxy/bls/07.mp3 查看全文>>
佛法的修学的核心是戒定慧三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次第。如果我们忽略了戒,忽略了定,而只强调慧,不过是狂慧、散慧而已,不过是一种知识而已。我们现在学了唯识宗,就具备唯识宗的某些知识;学了中观,就具备中观的某些知识。佛法的正见及破除烦恼的能力,并没有真正地培养起来,就是因为我们还缺乏戒和定的基础。 查看全文>>
学佛修行依纯自力不易,纯他力又偏离佛法的根本精神,自力与他力的融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行模式。正如永明延寿禅师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在探讨到他力的信仰时,必然涉及到念佛法门,而念佛法门不仅是散心的、持名的、他力的,更应重视定心的、实相的、自力的。修行倘能将自力与他力结合,则能收到事半而功 查看全文>>
神教建立主宰神的信仰,将人类的命运、解脱和希望,都建立在对神的祈求上。而佛教却否定主宰神的存在,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自身思想行为造成的。人类痛苦的解脱,是要凭正确的思想及行为,从契合一切法的因果事理中,净化自己、圆成自己,这正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独特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