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如此,这个初心是如来初心,菩萨初心!回想,如果没有智慧的引领,我自己的初发心是很低的。现在有了三级修学的引导,就不同了,我的心也被一步步撑大了。 查看全文>>
在儒家的道德范畴中,尚且提倡“化掉人心”才能产生博爱心、包容心,才能提升自我。更何况我是佛门中人,不仅要做到“无我”,还必须通达法空之理,才能究竟得解脱,否则还是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 查看全文>>
通过这件事看到,一念贪著或一丝恶念,给生命带来了深远的痛苦影响!法义说,推动自己生命发展的是业力(身口意的行为),贪著等恶念属于意业。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缘和合时必将果报自受! 查看全文>>
前几日偶然看到导师的一则开示:“如果总看到他人的是非曲直,也就意味着,你的心已陷入是非之中。因为自己内心有是非,才会在意别人的是与非。” 查看全文>>
人,怎么活着才有意义?如果说这个话题有点大,那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是真正的幸福?《入行论》中明确地说明:“我们终归要舍弃一切。我们在世间所有的努力,家庭、事业、名声、金钱、感情,一切的一切,没有了这个脆弱的身躯,还有价值吗? 查看全文>>
之前的我,在带班前也泛泛地祈请过三宝加持,虽然也能得到加持。但随着修学的深入,特别是今年年后进入《入菩萨行论》的修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座下修尚未形成有效用心习惯的我,单单祈请三宝加持,是不足以调整我这颗散乱的心的。 查看全文>>
导师在功课安排中要求每天“修习皈依仪轨”,同时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给我们开示,“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如果皈依之心不强烈,也就失去了佛法的根本。那怎么才不会失去佛法的根本?如何强化皈依之心,避免信仰淡化呢? 查看全文>>
知母、念恩、报恩这个观修顺序,是七因果修法的前三支,是生起慈悲心的基础。对照这一正见,我重新观修我和儿子产生分岐的根源...... 查看全文>>
通过在菩提书院近两年的学习,我知道了,只有通过佛法才能让我找到真正的自己,也才能成就自己最大的价值。济群法师说:“唯有透彻生命真相,我们才能把握前进之舵,成为生命的真正主人。否则,只能是这个色身或情绪的奴隶。” 查看全文>>
现在,我认识到没有比轮回更重的病,还认识到今生值遇正法是多么幸福。愿生生世世追随善知识,直至菩提永皈依。 查看全文>>
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在烦恼中的成长与进步,而这一点一滴的改变,来源于佛法的滋养,来自于修学的加持。我知道,走过烦恼就是菩提,我要于此提起觉照,加倍努力。 查看全文>>
在凡尘中流转往复的我,念头思绪繁杂多变。起笔时还眼泪盈眶,痛心绝望。此时内心却已是一片晴空,明了清晰。 查看全文>>
我们在这一世获得的外在的东西虽然不能带到下辈子,但我们累积的经验、在心里留下的痕迹是会对下一世造成影响的。因此我们努力地去积累,不仅对今生有好处,还能为后世创造更好的条件。认识到了轮回的存在,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事情背后的原因,而不会执著于事情的表象。 查看全文>>
运用修学法宝,奠定信仰基石。同沾法喜的我,发愿精进努力,在三级修学的护佑下,脚踏实地地建设佛菩萨一样的生命大厦。 查看全文>>
导师把止观的原理讲得非常通俗易懂,原来止观并没有那么深奥和神秘,本质上就是对心的一种训练方法。而且我们每个人从无始以来都在无意识地使用着这种训练方法,一直都在修止观,只不过修的是凡夫心而已。 查看全文>>
看到军人的威仪,感动泪目,从而发愿自己也要成就一名出家人的僧格威仪宝相,摄受人心感化众生。如何成就?就要从当下的每一念修持起,让这一愿如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查看全文>>
念死的这一天,我发现自己比以往有更多的时间安住正念。安住正念之后,我发现自己又不那么害怕死了,因为今天若死了,我会更有把握延续正念。若还活着,又多一天来修行,真是太棒了! 查看全文>>
学习了“依十不善业论业果轻重”,感触最深的是导师在本节课开头和结尾都反复讲解业的本质就是我们的心念,心的力量有多大,业的力量也就有多大。 查看全文>>
回想起支持第一个班时,现在还感觉“亏待”了实习辅导员,也“亏待”了新学员。因为当时没有经验,大多是照本宣科,只有慈悲,缺乏善巧的智慧。现在发现这样是不行的。为更好地支持新班,对几点欠缺和待提升简略做一下梳理。 查看全文>>
通过今天学习才知道,我的聪明我的理性是没有根的,是毫无正见的。以至于我过去的观察修就是找周围一切人事物的毛病,时时找,处处找,还长期把这个念头提起,以至于起心动念都是此念,安住得雷打不动、地震不摇。 查看全文>>
当强烈的自我观念生起的时候,我会立刻进行观照,知道观念是由很多种因缘组成的,比如说事情本身、我对它的看法等,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不会改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外境而发生变化,是“靠不住”的。放下对它的执著,多去听取不同意见,这个正是我需要成长的地方。 查看全文>>
我今天主要分享睡眠心所,因为睡觉是一件大事。很多报告都统计过,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中,睡眠时间占人生的三分之一。可见,如何正确睡眠和利用睡眠修行,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查看全文>>
学习本课后,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一是我误解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认为它是消极的,二是我没有树立学佛的目标。出家人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查看全文>>
开车违章有危险,思想“违章”更危险! 有佛法就有办法,感恩遇到了佛法。 查看全文>>
我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尽管知道对方现在处于错误观念和不良情绪中,可这样的话仍会在我心头萦绕几天。我担心自己正念不足,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错误观念的观察修,熏习不良种子。 查看全文>>
修学佛法几年下来,心行有些许进步,但慢心好像也滋长了。更发现慢心是修行路上很大的障碍,所以想要降伏它,却一直没有好的对治方法。 查看全文>>
没人能替我来到这个世界,也没人能替我离开这个世界。我的业海,只能自己渡过;我的生命走向,只能自己把控,自己选择。 查看全文>>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书有两本,一本是《西游记》,一本是《红楼梦》。我爱孙悟空,也爱林黛玉,所以就把孙悟空和林黛玉这两个形象潜移默化地套在自己身上,成了性格的两面,一面嫉恶如仇,一面又多愁善感。 查看全文>>
铁栅栏就像是我们设定的“我”。本来是没有我的,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别人拿走,可我们因为误解、无明,设了这个“我”,把自他对立了,心也因此变得狭小、有限、冷漠。如果拆除了心里的栅栏,世界一下就会豁然开朗,心也就回归到自由和无限。 查看全文>>
当我们内心充满祥和,无论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内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当努力耕耘福德之田时,事事顺心顺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