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佛门礼仪》《居士入寺礼仪》
一. 总结法义
1. 合十---意义:表示恭敬,练心、修行的方法;
适用:遇到出家法师、师兄等,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
要点:合掌后贴于胸前,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让气息往下沉;
作用:安定身心,身心合一。
2. 操手---意义:表示恭敬之心;
适用: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间长时;
要点:两脚成外八字,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高度约为肚脐上方一寸结弥陀印;
作用:让人摄心不会散漫精神。
3. 问讯---意义:表示把佛菩萨、师长以及受尊敬的人供奉到顶门;
适用:来到寺院的大殿,或是来到佛堂;遇见师父时;
要点:身体慢慢弯下时由合十转为操手的姿势;要直起身子来时,双手同时转换;
作用:谦虚、诚恳、恭敬;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
4. 礼佛---意义:以恭敬的心来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和感恩,以忏悔的心忏悔业障;
适用:进入寺院大殿或佛堂;
要点:行问讯礼后,右手先着地;
额头离地时,右手退至膝前中间,左手当胸,膝盖离地,双手合十当胸。
作用: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
5. 请经--- 适用:请经时;
要点: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外三指置书下;
持经者将经书平举至眉心,请经者同样;
凡是拿持经文的时候,即当双手捧这平胸,不可将经书随手携带行走。
6.持课诵本---意义:收摄身心,洁身端坐,诚心诵经;
适用:参加法会、共修或是自己在家做功课的时;
要点:以大姆指与食指夹在课诵本的两侧,将经本平举至眉心。
7. 上香--- 意义:表示把佛菩萨、师长以及受尊敬的人供奉到顶门;
要点:问讯之后,左外右内持香平举至眉间;
第一香插中央,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
第二香插左边,默念“供养一生父母师长及冤亲债主”;
第三香插右边,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
三柱香的距离必须等距。
作用:以香供佛可以传达对佛菩萨的感恩。
8. 念珠---意义:从外在纷扰的世界中回归到内心的平静;
适用:用于称名念佛或是竺诵咒语的时;
要点:右手姆指与食指尖,一上一下的轻轻扣合着念珠。
作用:方便计数以及帮助调心。
9. 海青---意义:取意于海的浩瀚能容万物,而带有一层鼓励的意义;
适用:在参加法会,念佛共修、助念或是参加佛教活动的时候穿着;
要点:双手之食指与中指在外,扣信海青,持于胸前;
作用:是佛教徒共同的正式礼服。
10. 缦衣---意义:提醒自己要将五戒持守好;
要点:执衣问讯;
作用:是受五戒在家菩萨戒的居士,以及未受具戒的出家中才能持有。
*佛门行礼是学佛入道的初要,佛教经由拜佛的动作对佛的观想,来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对敬感恩。许多的佛门礼仪及仪轨,也可同时忏悔自己所造的恶意。佛门礼仪不是教条的仪式,因为每一种行仪都有它的含义及启发,所以学会正确的佛门礼仪,认识每一个动作所代表的含义,是每一位佛教徒所必须认识及学习的。期望大家拥有欢喜心多学习,学习佛门的礼仪,接受生命的智慧,让学佛的人都能心生欢喜。
二.心得分享:
本课针对佛门礼仪的讲解,认识到做为佛弟子身口意应有的仪表和认识,内心应对住持三宝有恭敬之心。
以往对于合十清楚些,但今天学了这课,才知道很多都是不规范的。上香,参加法会行礼时,也只知道跟着别人去做,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真正的意义并不清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师兄们的现场操练,真正体会到,所有的礼仪都讲究要心形合一。身心慢下来,安住在行礼上,保有观想和恭敬心,才能真正摄心。这些礼仪需要多练,牢记在心,在此基础上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样行仪时才能做到不慌乱,不着急,才能心生欢喜。
行体的礼貌表达用于工作中,同样适用。行为代表心念,人往往都是语言首先其冲,但当语言无法表达时,身体恰到好处的表现,也是能够有效传达信息的。如企业接待者,微微一笑,九十度弯腰,简单的动作就表达了公司的文化和服务。
佛弟子来说,由观念到身体的调柔,更要努力完成。跟随导师的脚步,认真去践行每一个要领,努力学好法义,并结合义工服务,来不断的完善自已。做好三级修学的产品,从影响身边人开始吧!
感恩师兄们!